首页 > 时政 > 特别策划 正文

移民社区盛开“团结花”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10期 作者:本刊记者 李 旭 发布时间: 2025-05-22 | 打印 | 字号:TT

屏幕截图 2025-05-22 100359.png

倪萍(右三)教社区居民编织手工艺品。 受访者供图

  初夏时节,走进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新民社区,只见一栋栋新楼房整齐排列,小区环境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这里是自治区“十二五”劳务移民集中安置区,1436户5487人全是从宁南山区的隆德县搬迁而来。新民社区还是一个多民族社区,居民有汉族、回族、满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各民族群众在新家园里安居乐业、和睦共处,创造出幸福新生活。

  建设新家园

  如何让搬出大山的群众有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民社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13年前大家刚搬到这里时,人生地不熟,对以后的生活都很迷茫。经过政府积极引导,并提供多种就业途径,移民群众逐渐适应了新生活,社区居民人均年收入从搬迁之初的2000多元增加到2024年的1.7万元。口袋里有钱了,大家的干劲也越来越足。”新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倪萍说。

  “移民群众只有在物质、精神上越来越富足,幸福感才会越来越强,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倪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新民社区,居民大多来自宁南山区,文化底蕴特别深厚,倪萍便积极挖掘文化资源,吸纳文化能人,组建各类文艺团队,建成了自治区级“文化大院”,形成了“刺绣天天练”“书画周周见”“演出月月新”“秦腔季季唱”“社火年年旺”的浓厚文化氛围。

  为更好地服务移民群众,2020年,新民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整合资源成立党群服务中心,将党建、就业、综治、民政、计生等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其中,宣传移民政策,推介就业岗位,落实社会保障,实现了“只进一扇门”“一窗通办”,提高了办事效率。

  “这样的好日子以前住在大山里都不敢想!”在广场上锻炼、聊天的老人们共同感叹道。如今,社区内医疗服务站、幼儿园、学校、健身活动场所、便民服务大厅、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各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随着大家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现在我们社区已经是一个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家庭了。”倪萍自豪地说。

  创造新生活

  “我在这儿已经工作4年了,拿的是计件工资,每加工1套夏季校服挣8.5元,5月份的收入预计能达到5000元以上。”在新民社区沐恩巧媳妇手工车间内,缝纫机响声此起彼伏,居民梁锐锐一边娴熟地缝制校服,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

  为了帮助移民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倪萍主导成立了这个手工车间,可容纳30余人就业,平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倪萍告诉记者:“刚开始车间建在移民创业市场里,由于离小区有点远,大家上班不太方便。2022年,我们把车间搬到了社区里,以‘社区+公司’的嵌入式就业模式,让社区妇女就近上班的同时还能照顾好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新民社区居民的幸福还不止于此。在倪萍劳模创新工作室里,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手工编织品,居民三五成群坐在一起,一边聊着家常,一边熟练地编织手工艺品。“这些都是倪书记教我们编的,编好一个手工费能挣10元。这个工作最大的好处就是时间比较自由,只要有空随时可以过来,还能挣点零花钱。”居民邵志瑜幸福地说。在工作室的里间,倪萍还打造了一个直播平台,每次上播时都会推广这些手工艺品,订单量不断上升。

  “社区对移民群众开展技能培训,通过就近就地、居家灵活、劳务输出3种就业方式,切实解决居民尤其是妇女的就业问题。能够让大家在新家园中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为群众创造幸福新生活,是新民社区党委最大的愿望,也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倪萍说。

  当好“当家人”

  新民社区移民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离不开他们的“当家人”倪萍。

  20岁时走出大山,从工厂临时工干起,一路成长为5000余名移民群众的“当家人”,当选自治区人大代表,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全区岗位学雷锋标兵”“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优秀劳务经纪人”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倪萍的人生可谓一路开挂。光环背后,是倪萍付出的全部心血和精力。倪萍说,从2012年到现在,她家几乎就没开过灶,家成了旅馆,自己把所有心思都用在了工作上。

  为了让移民群众安居,倪萍挨家挨户登门,发放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等信息的亲情卡,安抚情绪、宣传政策、处理生活琐事、调解矛盾纠纷,24小时不关机开展专线亲情服务。

  为了让移民群众乐业,倪萍更是没少做工作:注册成立劳务公司,年输送劳动力1600余人;建立移民创业市场,方便群众创业就业;争取自治区移民扶贫资金在恒达纺织厂建起扶贫车间,解决了600余人的就业……

  2024年,倪萍开通了“沐恩巧媳妇”视频号,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民俗文化,讲述“三农”故事,并以电商带货的方式帮助当地农特产品拓宽销售渠道。从一开始剪辑视频、展示才艺“吸粉”,到如今直播带货把流量“变现”,倪萍硬是把自己从视频“小白”逼成了网络“达人”。

  “看着大家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我很有成就感,再苦再累也值得!”倪萍坚定地说。

  责任编辑:李永红


>>><<<
【作者】:本刊记者 李 旭
【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