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策划 正文

聚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加快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18期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9-18 | 打印 | 字号:TT

  编者按:为推进宁夏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近期,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优做强旅游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本刊特邀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相关处室对《意见》出台背景及内容进行解读,五市文旅部门就如何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谈具体举措。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政策法规处:把握时代机遇   擘画发展蓝图

  旅游业是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2024年5月17日,党中央首次召开全国旅游发展大会,释放大抓旅游、大兴旅游的强烈信号。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这为新时代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定位、提供了遵循。

  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明确指出:“加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积极发展特色旅游、全域旅游。”这充分体现了对宁夏发展旅游业的厚望重托和高度信任,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聚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注入强劲动力。

  当前,宁夏正处在稳增长、扩内需、提消费、促发展的关键时期,旅游业在消费拉动、产业带动、业态催化、民生提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牵引带动作用。自治区党委、政府更是把文化旅游产业摆在重要位置。2025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自治区政府从实施文旅要素提升工程、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3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做优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的思路举措。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意见》,提出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旨在从供需两端发力,丰富产品供给,创新体验场景,做强市场主体、优化消费环境、提升品牌影响,推动宁夏旅游市场持续繁荣发展。《意见》明确了总体发展目标。立足宁夏实际、发展优势和未来趋势,科学谋划至2027年、2030年,分别接待国内外游客1亿人次、1.25亿人次,实现旅游花费1000亿元、1300亿元的目标。优化空间格局。按照全区统筹、一体布局、区域联动、差异发展思路,构建“一轴一廊一核三区”全域发展新格局,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势聚合,为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提供坚实的空间载体。培育核心业态。围绕稀缺性与独特性资源,重点发展沙漠深度游、贺兰山文体游、酒庄度假游等方面,培育独具宁夏魅力、世界影响的核心IP,提升国际辨识度和竞争力。深化文旅融合。突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持以文化传承厚植旅游内涵、以演艺精品丰富旅游业态、以公共服务拓展旅游空间、以融合发展促进旅游消费,推动资源整合、产业契合、业态融合,激活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活市场主体。聚焦市场主体牵引带动,精准谋划制定支撑性工程项目和载体,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合理流动、高效配置,激活发展活力。优化服务提质。围绕完善交通网络、夯实基础设施、推进数智赋能、搭建营销矩阵、提升服务质量、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优化设施体系和服务体系,夯实发展基础。

屏幕截图 2025-09-18 164245.png

西夏陵申遗成功,带动更多可触碰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持续发展,为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注入新动能。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擘画全球旅游新坐标   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

  银川市将继续发挥核心带动作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业态多元、国际文化品牌集聚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规划引领,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编制《银川国际旅游目的地规划(2025—2035年)》《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十五五”发展规划》,预计到2030年,年接待国内游客总量突破7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800亿元,新增5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旅游休闲街区2家。

  项目支撑,优化发展环境。依托银川市文旅资源和产业发展现状,谋划推进“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建设、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等文旅项目,实现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同发展。

  优化供给,增强核心竞争力。开发葡萄酒、黄河文化、历史文化体验、民俗文化等四大特色国际主题旅游产品,构建休闲度假、会议会展、运动康养、国际湿地城市生态等五大基础旅游产品,深化中阿博览会与中阿旅行商大会、国际葡萄酒文旅活动和赛事活动等十大系列品牌活动,形成“百业+文旅”“文旅+百业”的全产业链条,打造跨界融合的文旅消费新业态新场景。

  深度开拓,构建立体化营销网络体系。以西夏陵申遗成功为契机,借势引流,拓展多元营销渠道,全力打造“塞上湖城·大美银川”旅游品牌。深化线上新媒体矩阵建设,推动与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陕甘蒙等地跨区域协作,持续开展“百城百站”“百城千社”推介活动;依托直航航线、中阿博览会平台、国际友好城市,拓展入境市场。

石嘴山市文化体育旅游广电局:融入旅游发展新格局   打造文旅融合新高地

  石嘴山市将锚定新目标、抢抓新机遇,积极融入旅游发展新格局,努力打造文旅融合新高地。

  统筹发展,强化全域布局。积极融入共建自治区“一轴一廊一核三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筹备召开石嘴山市旅游发展大会,并出台《石嘴山市关于进一步做优做强旅游业实施方案》《石嘴山市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工作方案》等政策,逐步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统筹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深挖资源,推动文旅融合。深入挖掘贺兰山、黄河等核心旅游资源的深刻内涵,强化沙湖旅游景区龙头领航作用,以贺兰山阙、石炭井文旅影视小镇提质升级为牵引,积极融入共建自治区黄河文旅廊道精品段、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旅廊道建设。开展景区品质提升行动,培育一批4A、3A级旅游景区,统筹发展好工业遗址游、贺兰山文体游等特色化旅游新业态,全面激活文体旅商融合新动能,打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城市。

  守正创新,打造特色品牌。持续办好沿黄九省区戏曲票友大赛、“工业之声”摇滚音乐节、沙湖观鸟节、黄河文化旅游节、贺兰山(大峡谷)汽车越野拉力赛等品牌文旅活动,进一步激发城市活力。积极开展“引客入石”系列活动,不断提升石嘴山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优化环境,构建旅游服务体系。全链条全要素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服务质量水平,持续开展“放心吃”“舒心住”“安心行”“称心游”等旅游环境提升行动,提升服务质量水平。积极发挥本地国有文旅企业推动转型升级作用,深化与携程集团合作,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深化拓展“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汇聚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吴忠市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书写“黄河金岸”文旅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吴忠市将主动融入全区大局,突出黄河、长城、美食、红色、葡萄酒、乡村六大特色资源,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找准在全区旅游发展格局中的定位与角色,奋力谱写宁夏旅游高质量发展吴忠篇章。

  做靓黄河文化旅游。持续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串联青铜长峡、千年灌渠等旅游资源,高标准提升黄河吴忠段沿岸生态景观和旅游设施,创作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实景演出、文艺作品。

  做强乡村民俗旅游。深挖黄河两岸丰富的民俗文化,整合提升利通区、青铜峡乡村旅游特色村,推出一批高品质民宿集群和田园综合体,开发黄河水上观光、运动休闲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消费水平。

  做大葡萄酒旅游。积极融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旅板块,加快推进鸽子山葡萄酒文旅小镇建设,开发酒庄观光、品鉴体验、酿造研学等业态。

  做优长城文化旅游。串联青铜峡、盐池县明长城和韦州古城、盐州古城等核心节点,加强对青铜峡、盐池县、同心县等地长城遗址、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开发,融入自驾游、研学游线路,开发军事体验、红色教育等产品。

  做深红色旅游。结合革命文物名录开发“行走的思政课”红色旅游产品,升级盐池县、同心县红色景区,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工程,拓展红色研学,开发文创产品,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示范区。

  做好城市休闲旅游。以早茶文化为核心,高水平举办早茶美食文化节,提升光耀美食街、牛家坊民俗文化村等餐饮集聚区品质,开发美食旅游线路和文创产品,持续扩大“游在宁夏吃在吴忠”影响力。

屏幕截图 2025-09-18 164217.png

固原市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是国家确定的100个经典红色景区之一。 李东海/摄

固原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绘就“四色”文旅融合与民生福祉新图景

  固原市将全面推进生态文旅特色市和六盘山生态红色文化融合区建设,坚持生态为本、文化为魂、旅游为形,奋力打造宁夏向南开放的“桥头堡”、西部地区独具特色国际旅游目的地。

  做好“十五五”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规划落实工作。主动对接,精准争取项目立项与资金支持,高标准、高起点谋划姚河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固原博物馆改扩建等重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文旅产业集群发展。

  全面做好文旅产品供给。深挖“红色、绿色、古色、特色”资源,持续提升“天高云淡六盘山”等文旅品牌的辨识度与市场吸引力,重点发展红色研学游、生态康养游、文化遗产游、特色乡村游,开发旅居康养等特色产品,以优质产品激活全域文旅消费。

  全面做好农文旅商体融合发展。加大农文旅宣传推介,以文旅活动为牵引,推动旅游跨界融合新业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文旅发展注入产业动能。

  全面做好服务质量提升。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升级文旅基础设施;围绕“商养学闲情奇”全链条,开发文旅康养、非遗体验等主题产品,营造良好的文旅高质量发展环境。

  全面做好文旅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加快文旅行业安全设施建设,加强安全监管,强化安全宣传,以全方位安全保障维护文旅市场稳定。

中卫市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擘画文旅发展新蓝图   打造国际沙漠旅游目的地

  中卫市结合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区,提出建设国际沙漠旅游目的地目标,做亮“宁夏归来不看沙”金色名片。预计到2027年,全市接待游客2400万人次(入境5万人以上),旅游花费突破140亿元。

  以大规划构建旅游大格局。发挥沙漠、星空、湿地等资源优势,提升中卫市沙坡头旅游景区国际化程度,推动中卫大漠黄河(沙坡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档升级,制定沙漠旅游标准、星空旅游规划,培育世界级旅游景区,聚力打造国际沙漠旅游目的地与西北康养旅居休闲度假城市。

  以大融合推动旅游大发展。深入拓展“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低空经济,创新打造三大中心(免税店免税中心、葡萄酒体验中心和枸杞文化体验中心)。加快建设梭梭酒店、沙漠文旅综合体、沙市蜃楼沙漠度假中心、沙坡头景区室内滑雪馆、沙漠美术馆等项目,构建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以大景区拓展旅游大市场。主动融入宁甘青旅游大环线,联合周边城市建立“旅游协作联盟”,推出跨区域联程票、主题旅游线路,实现景点串联、客源互送。主动嫁接国内外优质资源,持续打造“青春漠漠搭”等品牌IP,大力发展演艺经济、赛事经济,打造“跟着演艺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星空旅游大会”等特色品牌,打响“宁夏归来不看沙”金色名片。

  以大商圈支撑旅游大消费。以城市更新和特色商业街区改造提升为牵引,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城市文旅综合体、五星级酒店,打造精品旅游演艺剧目,发展中小型剧场,推出“沙漠星空夜市”,结合夜间演艺活动,形成“白天游景区、夜晚逛街区”的消费闭环。

  责任编辑:李妍


>>><<<
【作者】:
【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