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策划 正文

【高质量发展这五年】解码宁夏“十四五”时期经济实力跃升的实践路径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20期 作者: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课题组 发布时间: 2025-10-19 | 打印 | 字号:TT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艰巨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持续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实力明显提升,为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分析近5年宁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对谋划和制定宁夏“十五五”规划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5年来,宁夏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定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融会贯通起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担当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使命任务,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推动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全区经济总量先后突破4000亿元、5000亿元大关,增速跃居全国“第一方阵”,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聚焦产业振兴,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时期,宁夏立足自身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子,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适时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体现宁夏优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方面,宁夏深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支持传统制造业企业深耕细分领域,推动产业链智能化协同改造,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不断夯实宁夏产业发展的坚实“底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方面,强化前瞻战略谋划、源头技术供给、应用场景拓展,持续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了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8.6%。在未来产业布局方面,宁夏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超前布局发展新型储能、人工智能、先进算力等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同时,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全力打造未来产业新高地,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实践证明,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径,协同推进“三业”发展,是宁夏实现区域经济提质增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效路径。这些举措不仅充分发挥本地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优势,还通过制度创新与要素保障,为产业持续迭代与竞争力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突出创新驱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十四五”时期,宁夏强化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作用,把科技创新作为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建设的战略支撑,大力实施科教兴宁战略、人才强区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塑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宁夏坚持对内整合资源、对外扩大合作,走协同创新之路,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通过深化部区合作、加强东西部科技协作,建好用好宁夏高等研究院和六盘山实验室、贺兰山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吸引创新资源向宁夏集聚。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方面,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创新主体有活力、创新活动有效率的技术创新体系。在优化创新生态方面,宁夏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以质量、绩效、贡献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形成创新活力充分迸发的创新生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才聚宁夏1134行动”,完善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服务体系,推动人才向产业和企业集聚,提升人才质量和密度,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实践证明,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面向未来,宁夏应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强化科技力量布局,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让创新活力在宁夏大地充分涌动,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抓好改革开放,充分释放区域发展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十四五”时期,宁夏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改革,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结合,提高内陆开放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宁夏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要害,出台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推进。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制度规则统一,促进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六权”改革、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改革经验全国推广;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扛起“半边天”。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宁夏持续扩大开放增强发展活力。主动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对外合作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合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拓展对外开放通道,开通国际货运航线,建设陆港物流枢纽,构建联通国内国际的物流网络。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宁夏正由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迈进。实践证明,改革是破局开路的“关键变量”,开放是赋能增势的“最大增量”。今后,要进一步做好改革开放这篇“大文章”,敢于向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动刀子”,善于在融入国家战略中抢机遇,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攻坚,强化制度集成创新,破除深层次壁垒,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更深层次改革牵引更高水平开放,为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源源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十四五”时期,宁夏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近几年,宁夏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相统一,不断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基础、资源环境容量、开放开发潜力,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同时,宁夏进一步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构建产业协同发展带动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乡村全面振兴新机制新模式,在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提升了宁夏发展的整体效能,更通过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显著缩小了城乡差距,为高质量发展构筑了坚实支撑。今后,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通过构建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全面提升发展效能,让区域协调发展成为推动宁夏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执笔人:董俭堂)

  责任编辑:何青芳


>>><<<
【作者】: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课题组
【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