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朔方文苑 正文

走进井冈山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18期 作者:赵炳鑫 发布时间: 2020-09-27 | 打印 | 字号:TT

  我曾不止一次拜谒名山大川,然而,井冈山却叫我心灵震撼。

  初冬渐寒,那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那天,我们沿着湘赣公路驱车向闻名遐迩的井冈山进发。经过6个多小时的长途行驶,到傍晚日落时分才到达井冈山脚下。沿着“之”字形的山路盘桓而上,沿途松柏叠翠,绿树成荫。及顶远眺,四周云海茫茫,山峦起伏,高入云霄,巍峨壮观。谁能想到,曾孕育了新中国的“革命摇篮”,在400万年前,曾是一片大海。在漫长的岁月里,随着地表岩层的演化,一座座高大巍峨的山峰从碧波中崛起,形成了绵延千里、横亘于湘赣之间的罗霄山脉。

  它的奇峻、它的壮美、它的巍峨、它的灵秀,都在昭示着它的非同寻常。

  说它是摇篮,一点也不为过。连绵起伏的500里井冈山多像一个硕大的摇篮,平缓的山谷坡地是摇篮的床面,罗霄山脉作为摇篮的护沿,五大哨口似五尊保护神,日夜守望着这块革命圣地。

  我们最先到达的是黄洋界哨口,黄洋界哨口坐落于井冈山北部,是井冈山通往宁冈的必经之路。站在黄洋界上,只见周围壑谷幽深,群峰巍峨,直上云霄。山腰云罩雾绕,白云排空翻浪,其势汪洋如海,是五大哨口最险要的一个。当年红军凭其天险,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败了湘赣两省四个团的敌军进犯。“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吟诵着这充满战斗激情的豪迈诗篇,我的心逐云高,意随雾逸,仿佛惊天动地的战火如昨,胜利的凯歌高唱。

  驻足小井红军医院,当我凝视着曾经见证了牺牲在敌人枪口之下的130多名白衣天使和红军伤病员的那片稻田,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风雨如晦、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远望映红天地的那片晚霞,不正是烈士的鲜血化成的吗?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坐落于茨坪北面向阳的山顶上,数以百计的台阶象征着征战道路的曲折漫长。在山顶平地的苍松翠柏间,矗立着一座座高大精美的雕像,栩栩如生地再现了革命先辈的英姿神采。看,朱总司令那威严慈祥的面容,那身披大衣的彭老总目光深邃……哦,这里是忠魂鏖战后的憩息地,这里是人民功臣的不朽丰碑。

  走进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那一张张被岁月风雨漂洗得有些发黄的照片,那一件件被时光流逝冲刷得有些残缺的珍贵文物,都记录着那段艰难而又不寻常的革命岁月,记录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的不寻常的历史。抚今追昔,不禁令人感慨万千。这是一支红米饭南瓜汤养育出来的军队,这是一支艰苦岁月磨砺出来的军队,他们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因此,他们是反动势力和任何困难无法战胜的。

  井冈山的一草一木,都曾经浸染过革命先烈的鲜血,每一寸土地都留下过志士仁人为国杀敌的足迹,井冈山的一石一木都写满了历史的庄严与不朽。在这里,一切都有着说不尽的深情,让我们接受一次井冈山革命的洗礼吧,井冈山的精神在我们的心中升腾起永恒的力量。

  在井冈山的纪念碑前徘徊,置身这红色的土地,呼吸这湿润的空气,我思绪万千。突然一个词跃入我的脑海——信仰!多么高贵的字眼。一个人需要信仰,一个民族同样需要信仰。没有信仰的人如同形尸走肉,没有信仰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共产党人的信仰就是实现共产主义,拯救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因此,他们的理想崇高而伟大,为这样的信仰而奋斗,再苦也苦得其所。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艰苦的生活是有目共睹的。

  “深山岩洞是我房,青枝绿叶是我床,红薯葛根是我粮,一心跟着共产党,头断血流不投降。”“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这些亲切顺口的歌谣,至今还在当地的老百姓口中传唱,它真实地再现了红军当年闹革命的艰苦生活。正是他们心中崇高信仰的力量支撑着他们以苦为乐,勇往直前,最终迎来了共和国的诞生。

  记得余秋雨先生有一个精辟的观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最终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我们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理念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国共产党人自强不息的浩然正气,在井冈山这块土地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与此同时,我还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敌我军事实力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在此,我想起了儿时读过的一个希腊神话。希腊神话里的英雄安泰俄斯只要脚不离地就力大无穷,任何敌人休想战胜他。而在一次搏斗中他的敌人就先设法使他脱离地面,然后击败了他。斯大林曾经用这个故事来比喻党和人民的关系。因此,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与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分不开的。中国工农红军的胜利同时也昭示了一个真理——人民永远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才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在这座青翠环抱、绿意盎然的井冈山上,听着一个个壮怀激烈的故事,看着一幅幅烈士的照片,读着一篇篇充满革命豪情的诗歌,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着。那样青春的面容,那样坚定的眼神……80多年后,读着这些在黑暗中英勇战斗的英雄们的诗篇和书信,仍能感受到催人奋进的力量。G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校)

  责任编辑:谢 斌


>>><<<
【作者】:赵炳鑫
【来源】:共产党人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