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朔方文苑 正文

六盘山的传奇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11期 作者:崔继鹏 发布时间: 2021-06-13 | 打印 | 字号:TT

  六盘山,位于西北的一座大山。

  “峰高华岳三千丈,险居秦关百二重”,这是对六盘山真实的写照。六盘山位于陕甘宁边界,古称“鹿盘山”,一条鹿走过的羊肠小道,清晰而惊险。后道路新修筑成大道,因上下皆有六个弯道,如同一条巨龙盘绕山上,故曰六盘山。据记载,“东越陇山可通关陕,南下秦州能入川蜀,北连高平驱宁朔,西走兰会直达西域”,是关中出塞的咽喉要道,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自古地理位置重要,一直是兵家常争之地,素有“陇中关钥”之称。据史料记载,秦以前,义渠戎部落原居于六盘山一带;秦始皇嬴政巡疆鸡头山(今六盘山)祭祀;雄才大略、文武双全的汉武帝到六盘山指点江山;六盘山曾是宋夏边境,著名的好水川之战就发生在这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经避暑屯兵于六盘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翻越长征途中最后一座大山,从此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一)

  每座大山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和故事,会逐渐汇聚成了的内涵和精脉。六盘山虽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但因为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源远流长。

  六盘山区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相传这里是《西游记》里魏征梦斩泾河老龙的地方,六盘山腹地的湫渊便有了老龙潭的美名,潺潺溪水、千丈断面、殷红岩石、幽绿深渊,使人望而生畏,吸引了不少游客观赏。一个个传说增添了六盘山无限神秘,赋予了它更多的神奇与隐秘,让人浮想联翩,文思泉涌,留下许多名言佳句。

  泾河,作为黄河的一条支流,清白亮澈,与另一条支流渭河,便有了鲜明对比:泾河水清,渭河水浊,固有泾渭分明。泾河源远流长、久流不息,一路流淌,一路高歌。这美妙的民间传说被陇西作家李朝威用生花妙笔演绎为一段人神之恋——柳毅传书:穷书生途径泾河,受龙女之托,不远千里送书信,挽救了洞庭湖老龙之女,龙女感恩嫁给厚道、善良的书生柳毅。故事悠远美好,令人爱慕向往。

  六盘山脚下有一个叫和尚铺的小村庄,流传着五朵梅改变王洛宾命运的故事。1938年,24岁的王洛宾和作家萧军、戏剧家塞克、舞台灯光师朱星南及妻子洛珊一行五人路遇雨雪,他们歇息在六盘山下的和尚铺五朵梅的客栈里。王洛宾听了客栈女老板五朵梅唱的“花儿”后,被那质朴、率直、热情、奔放的旋律所震撼、所吸引,下决心在西北扎下根来,搜集整理并创作民歌,因此赢得了“西北歌王”的美誉。

  六盘山的一草一木、一沟一石、一路一水,奇特而迥异,含蓄而守正,荷花谷、弹筝峡、二龙河、凉殿峡、小水沟、大水沟、清凉寺,等等,六盘山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曾经养育过牛羊,指引将士走向光明。如今大山依旧,山青水长,静静地等待着独具慧眼的人去懂它、看它、识它。

  (二)

  1935年红军长征翻越六盘山时,正值仲秋,天高云淡,毛泽东触景生情,留下了气吞山河、名垂青史的《清平乐·六盘山》,为诗情飞扬的六盘山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山以事名,名由人传,六盘山因一位伟人名扬四海,因红色基因而闻名全国,因革命精神而代代相传。

  六盘山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地方。1986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决定在六盘山顶峰修建红军长征纪念亭。2005年,在原址修建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展示了红军长征中的上百件遗物、文物、图片资料,仿制了毛主席住过的窑洞、与国民党军队战斗场景等,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六盘山区时的战斗历史以及六盘山儿女在长征精神的鼓舞下建设家园的情景。六盘山巍巍高耸,红军长征精神永存。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广场、纪念亭、吟诗台五部分组成了六盘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人们都在这里重走长征路,沿着红军小道,徒步上山,身临其境地接受红色革命教育,让思想和心灵受到洗礼。不少参观群众凝思遐想,不仅仅被山上优美的景致吸引驻足,更被它的博大内涵、它的价值意义、它的文化故事所震慑。在人们心中,六盘山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风景。在纪念馆里凝视着一幅幅老照片,人们仔细端详着一个个老物件,聆听讲解员细致入微的讲解,革命先辈战斗、工作、生活的情景浮现在眼前,深深印在脑海中。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革命队伍翻越六盘山后辗转陕北,取得了抗日以及国内战争的伟大胜利,因此,六盘山被称为胜利之山。用这些红色资源教育党员干部,让党员干部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铭记这段历史,洗涤心灵,净化思想,坚定理想信念,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传承好、发扬好六盘山红色基因,发扬斗争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三)

  伟大精神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新的征程呼唤着新担当。沐浴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六盘山地区干部群众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使六盘山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封山禁牧、加强生态建设,生态环境得到迅速恢复,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绿水青山带来了“金山银山”。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条条扶贫路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通了自来水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危房危窑改造实现了安居乐业,文化建设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因地制宜种植粮食、拱棚瓜菜,养殖肉牛、养蜜蜂,打造了具有六盘山地域特色的马铃薯、冷凉蔬菜、中药材、肉牛、羊等主导产业,实现了村有致富产业、乡有主导产业、县有特色产业,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实现了稳定可持续发展。

  胜利之山常读常新,六盘儿女发扬务实拼搏作风,开始踏上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进农民富足富裕、产业增产增效、农村宜业宜居。

  (四)

  我曾站在高耸入云的山顶,寻找那沉寂的历史,追寻红军翻越六盘山的足迹,脑海中勾勒行军的路线,抚摸那些葱翠挺拔的松柏,追忆那些如歌的往事。蔚蓝的天空飘着白云,变幻不定,雄鹰翱翔在天际,六盘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地托起万物,任风雪来,任雨雾去,任山鸟啾啾,任日出日落,任游客来来往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老不衰。

  六盘山就是一部书,是阅读不倦的红色经典。六盘山,更是一个故事,永远在心中,如同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作者单位: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责任编辑:李 妍


>>><<<
【作者】:崔继鹏
【来源】:共产党人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