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朔方文苑 正文

戈壁滩上的梦想(下)

《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连载之六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18期 作者:何建明 发布时间: 2021-09-27 | 打印 | 字号:TT

  其实,无论是第一批落户到玉泉营的移民,还是谢兴昌他们这批幸运的闽宁村村民,在他们离开家乡踏上另一个新家时所经历的环境和困难基本上是一样的,因为戈壁滩的本色就是荒凉与孤独,风沙伴寂寞。也就是说,你想在这里落脚,唯有苦干,唯有一往无前地苦干到底,就像移民们第一次想在这儿喝上清清的泉水一样,必须义无反顾地往地底下挖……直到胜利为止。

  谢兴昌一行14人是闽宁村的第一批移民,也是最早来落户的人。现在谢兴昌经常这样自夸,因为现在美得像花园一样的闽宁镇原来就没有一个真正在那里住着的居民。“它是一片荒地嘛!是彻彻底底的戈壁滩地……我们是第一批。我们来之前的7月中旬,福建和宁夏两边的领导在这儿奠基。奠基后,盖房、筑路、垦荒就是我们的事了。所以我们是这块土地上真正的‘土著’居民!”谢兴昌说得也在理,没有人反驳他,也确实驳不倒他。

  但在当时,同他一起过来的另外12位村民一下车就骂他是“骗子”:“你个支书还骗我们哩!”

  谢兴昌说:“我咋是骗子嘛?”

  村民们瞪他一眼:“你不是骗子是啥?你说这里比我们家那边好,有‘金窝窝’。咋没有呀?啥都冇嘛!”

  谢兴昌用脚狠狠地踩了一下滚满砾石的戈壁滩,反问道:“啥冇?这里不是‘金窝窝’?”

  村民们你看我,我看你,全有些傻了:“你说这就是‘金窝窝’?”谢兴昌更来劲了,在原地连跳了十几下,还大声嚷着:“这不是‘金窝窝’?这不是‘金窝窝’?!”

  “哎呀,你个大骗子!大骗子呀!”立马,有村民一屁股坐在地上号哭起来。

  “起来!你给我起来!”谢兴昌火了,一把将那个号哭的村民拉起来,对他说,“你别给我丢人现眼的!咱们是头一批代表西吉县王民乡的移民,我们到了这儿,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已经是闽宁村村民了!知道为啥叫闽宁村吗?因为这是我们宁夏和福建两个地方合起来为咱西海固的穷人建的村庄,人家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亲自定的地方,定的名!你不感到光荣反倒哭丧个脸,你不觉得丢人,我可丢不起这个脸!你要说这儿没有‘金窝窝’,是我骗了你。但我告诉你,你给我听明白了,你们大家都给我听明白了:以后两个月里,如果你们听我指挥、听我的话,我保证你们每家每户都能见到‘金窝窝’。如果等两个月后你们冇见到‘金窝窝’,那你们或者劈了我的头,或者就回老家去,路费我出!你们说咋样?”

  “好!就再听你一回!你是村支书,你骗我们老百姓就丢你这个官,丢你这个脸面。我们不怕啥,撑死了打自个儿几个耳光,再垂着个头回去呗!”

  “就这样说定了!明天开始听我指挥,今晚我请大家吃一顿!”谢兴昌回头问蹲在地窝子里烧饭的婆娘:“饭好了没?把带来的几瓶酒一起拿出来,今晚我要跟他们一醉方休!”

  这一夜,连谢兴昌婆娘在内的14个王民乡来的“吊庄”贫困移民,喝着酒,嚎着山歌,醉倒在那个荒无人烟的闽宁村……

  可惜这一幕没有人用镜头记录下来,那个时候谢兴昌他们不可能有手机,他们手中只有两个手电筒和十几支蜡烛,这也是他们从老家带来的唯一照明用的“电”与“灯”了。而就是这些近乎原始的光芒,映照着第一批闽宁村人建设新家园、走向致富路的前行航程。

  “当时只有我身上带着几百块钱,怎么把一起来的村民稳定下来,其实难题不少。比如戈壁滩不像我们山区,你没地方住,在山坡上挖个洞,不就能待下去了嘛!乱石满地滚的戈壁滩可就不一样了!”谢兴昌说,“到的第二天我一早就跑到玉泉营吊庄移民基地办公室要到了闽宁村的规划设计图,也就是说我们要把自己的宅基地在哪个地方先落实好了,这样才可以动手干呀!”

  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谢兴昌趁着去镇上一趟,给一起来的各家备了建房的料。回到歇脚地,看准了自己家的宅基地位置,谢兴昌对一起来的村民们说:“为了确保以后我们每家的房子越建越好,第一家就从我家开始……你们有没有意见?”

  “没意见。这样好,你支书家建好了,我们就照你家的样子盖。”

  “好。我觉得这样好!”

  大家意见一致。

  都是农民出身,不像城里讲究钟点上班——大家有活就干。第一天正式出工干到下午5点左右,见天色渐黑,谢兴昌吆喝了一声:“收工。”然后又问婆娘,“饭熟了吗?”

  “熟了。”他婆娘说。

  “开饭了!大家围过来吃!”谢兴昌又招呼大家。十多个人便围到了一起,周边是一片大风呼呼直吹的戈壁滩……

  众人端起饭碗的那一瞬,一阵更大的狂风夹带着黄沙吹得连人都蹲不住,一半人的饭碗被丁零当啷地吹出十几米远。“这啥鬼地方嘛!还不如老家!”

  几个村民的情绪降到了冰点。“唉……”此刻的谢兴昌无言以对,只得默默地让婆娘重新给大伙儿盛上饭,一个个端过去。

  “支书,我实在不想在这儿干了!你看看,连个躲风避寒的地方都冇嘛!还不如在我们老家的大山里呢!”有人又在嚷嚷了!

  “你要嫌苦现在就回去!我反正死也死在这里了!”谢兴昌这回真生气了。他把饭碗一扔,拿起一把铁锹,开始在乱石地上往下挖……

  “支书,你这是干啥呢?”有人过来问。

  “不是说没有地方躲嘛!我挖个地洞,看它黄沙狂风还能刮跑我不!”谢兴昌越干越发狠劲。

  “对啊,咱们挖个地洞,往下面一钻,管它狂风还是黄沙都不怕嘛!”众人情绪又高涨起来,纷纷拿起铁锹和镐子,加入到谢兴昌的挖洞战斗中。

  地洞挖成了,上面再搭块塑料布一压,呵,里面还挺不错的!

  这回军心得到了稳定。稳定了军心,干活的精神和速度就不一样了。第一间长6米、宽4米的房子建好了,挺宽敞!“以后我们的房子标准都是这个样。我家7口人,按规定可以盖这样的房子5间,你们各家各户,也都按这样的标准盖……”谢兴昌指着自己的“样板房”跟大伙儿说。

  “太好了!这房子可以让我找媳妇不愁了!”

  “可不,我做梦都想不到这辈子还能有这么好的房子,这么宽敞的院子啊!”

  众人情绪大转,也大振!

  “哎呀,支书呀,我没有钱盖房咋办呢?”也有村民发起愁来。

  “怕啥?告诉你们吧:我们是谁?我们是闽宁村人!闽宁村的村民享受的待遇比别的‘吊庄’移民更好,有更多的优惠政策。来来,我给你们讲讲……”谢兴昌把从吊庄移民基地办公室听到的相关精神给村民们一说,听得大家个个喜上眉梢,连声道:“值了,值了!”

  事实上,谢兴昌确实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正式建房之后,他又往镇上跑了一趟,贷了第一笔款,这种贷款因为沾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光,所以特别优惠。“你想想,像我这样中等情况的家庭,每户6亩地、2亩宅基地,个人才交2000元,这样的好事等于天上掉馅饼,除了我们闽宁村,你还能在哪个地方找出这样的好事?”谢兴昌很自豪地告诉我,他就是靠这样的优惠政策和无息贷款及移民补贴,先把自己家的房子盖好的。一起来的那些村民就以他家为“根据地”,然后由他和另外13个人(包括他老婆在内)作为闽宁村“吊庄”移民的“革命种子”。建好了第一批房子,让一起来的11户村民都有了落脚、安心的宅基地,然后再回到老家,接那些半信半疑的贫困乡亲们来参观。现场一看,那些西海固的老邻居们眼红了:这么好的地方,这么好的房子,这么优惠的政策,再不来就是傻子!

  就这样,谢兴昌从把自己家作为“革命根据地”,到把第一批新建的11户村民院子作为“革命根据地”,再到把第一个村民小组作为“革命根据地”……最后他的“移民根据地”不断扩大,到1997年年底,已经有400多户在闽宁村落户。至此,他这个“村支书”也名副其实了。

  “这回你们信了吧?这样的新房子、新宅基地,在我们西海固那边能有几家?不是‘金窝窝’还是啥?”落户到闽宁村的第一个大年三十,谢兴昌把全村人叫到自己的新家里,让自己的婆娘和左邻右舍的十几个女人给大伙儿做了一顿特别丰盛的年夜饭,而且还特意从镇上买了几瓶五粮液、两条中华烟,一一给大家敬酒、敬烟。酒过三巡,他这样问大伙。

  大伙齐声道:“支书说得对!我们现在喝的是黄河水,住的是‘金窝窝’,这是啥生活?这才叫黄河水甜,共产党亲!”

  “黄河水甜,共产党亲,大家都住上了‘金窝窝’!”那一个春节让许多西海固人羡慕,那一个春节也让闽宁村在西海固和宁夏名声大振!

  闽宁村?噢,就是福建亲人帮助我们建的扶贫新村!

  闽宁村?噢,就是习近平同志亲自定的点,也一直在关心的贫困百姓的幸福村!

  闽宁村的名声从此传扬四方……

  写到此处,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为什么当年谢兴昌第一批带出的12户贫困户最后成了11户呢?谢兴昌说:“有一户当时跟着我来后感觉戈壁滩没希望,所以回去了,后来到新疆去打工。他没有坚持下去,没有参加我们建设家园的创业,所以他没有‘金窝窝’……”

  “我们的宅基地和后来政府卖给每户新居民的铺面房,如果按照现在的市场价,那都是二三百万元了!”难怪闽宁村的“吊庄”移民都说自己掉进了“金窝窝”……

  朴实的比喻,常比经典的诗句更透着人间的温馨与理想,以及信仰的终极意义。G

  (未完待续)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报告文学会会长)

  责任编辑:何青芳


>>><<<
【作者】:何建明
【来源】:共产党人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