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朔方文苑 正文

山海之恋 黄河已沸腾(上)

《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连载之九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21期 作者:何建明 发布时间: 2021-11-18 | 打印 | 字号:TT

  笔落此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喜事连连。当然,最令宁夏各族人民欢欣鼓舞的是,时隔4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宁夏考察他一直挂在心头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

  2020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再度踏上他深怀感情、时时惦念的“塞上江南”。之后的三天时间,习近平总书记风尘仆仆,考察黄河灌区,走访红寺堡脱贫群众和扶贫车间……那几天里,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走了几个地方,所见所闻,宁夏大地处处洋溢着幸福的热浪,人们从心坎上溢出一句很流行的话:“有一种幸福叫总书记来到咱身边。”

  是的,对脱贫了的宁夏人民而言,对那些为脱贫而付出了巨大心血的广大干部来说,没有比总书记来到他们身边、没有比在总书记的关怀下真正实现全区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更幸福的事儿!

  宁夏人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意,是其他地方的人很难体会到的。这应该源于24年前由习近平同志开启并一直关注了24年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也正是因为这个跨越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的伟大工程和两省区之间的真挚情谊,才让这场“山海之恋”变得壮美与激情——

  相距2000多公里,

  宁夏与福建,

  我们曾经很远,如今很近,

  只因24年跨越山与海的守望与相助……

  是的,假如不是因为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启,假如不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庄严承诺,假如不是习近平总书记24年时时刻刻的挂念,这“山”与“海”能有今天这样情意绵绵、遥相呼应、相恋相爱的情景吗?

  是的,假如不是“海”的胸怀和“海”的慷慨,“山”会有今天如此的绿与如此的花木茂盛吗?假如不是“海”的激荡与浪拍,“山”会有今天开放和仰望天空的新理念吗?假如“海”不是持久地将暖风吹拂,“山”怎可能伸出巨臂,将“海”紧抱在自己的怀里?

  山与海,本是兄与弟、姐与妹。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之所以堪称地区与地区之间对口帮扶的典范,就在于这对“好哥俩”原本都不是“大块头”,或者说在众多“大哥大姐”中属于并不起眼的一对携手伙伴,然而“山”与“海”却以24年的真情相恋与相爱,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一部具有史诗意义的真情诗篇……

  “山”和“海”为何能如此?这或许需要社会学家花费很多时间去调研分析。而我个人感觉,这“山”与“海”的经典携手,其中皆因一样至高无上的东西存在于它们中间,那就是情怀,或者说那就是祖国与人民、领袖与人民、人民与人民之间的情怀。

  一个人需要情怀。没有情怀的人,无论官位再高,财富再多,人长得再帅再美,结果他(她)在离开这个世界以后什么都不会留下,甚至连人的“符号”——名字也会很快被淡忘。

  有情怀的人,属于高尚和高贵的人;有情怀的人,即使是个贫穷者或文盲,他的精神和道德也将高高地屹立着。

  一个有情怀的人,对他人、对弱者、对祖国、对人民、对亲人和友人、对现实和未来,都将留下珍贵和令人敬佩的东西。即便他仅为他人捡起一根柴,燃烧的也是温暖的火焰;如果他是一位知识分子、科学家,那他将点燃的是思想的火炬与人类进步的引擎;如果他是一位干部或政治家,那他将为一个团队、整个社会或民族,带来光明与幸福的时代光芒……

  情怀如诗,情怀即诗。

  在扶贫和脱贫攻坚的征程上,决策、措施、方案、计划、行动等事务,一个都不能少。然而,所有的这一切中,唯独决策者、领导者、具体干事者和所有参与这场伟大战斗的人的情怀,最重要、最根本、最可贵。

  中国脱贫攻坚、携手奔小康,“一个都不能少”,56个民族“一个都不能落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怀,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情怀。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和信心,“促进宁夏贫困地区尽快脱贫,推动闽宁两省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主导下的闽宁两省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在20多年中铸造出的山海情怀——它如黄河之水,源远流长;它如武夷山巍峨挺拔,永立东方……

  这情怀,便是诗的磅礴情怀。

  闽与宁,原本相隔遥远,天各一方。然而正是一个时代的风云际会,一个政党的历史使命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片情怀,将这相隔遥远的两地,如山与水、天与地一般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部超越于距离、超越于时空,也超越于民族的伟大诗篇。在今天的宁夏大地上,无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六盘山区到贺兰山脉,我们都可以看到“闽”的存在与“闽人”的身影。

  有人说,在宁夏的闽商达10万人;有人说,“闽”字的工厂和企业有万余家;更有人说,如果让宁夏人脱开了自己血缘上的亲朋好友,再选一个亲人的话,他们十有八九会说:福建人。“福建人就是我们的亲人”——我听自治区的领导这样说,听自治区的各级干部也这样说,宁夏贫困地区的广大群众更是亲切而深情地这样说。自然,如果让那些曾经和至今仍在福建工作的宁夏人来倾诉“福建亲人”的话,其情其事,更有数不尽、说不完的催人泪下的故事。

  在我的印象中,能把非血缘的人称之为亲人,似乎只有人民群众对解放军才这样称呼。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能生出如此情深的“人际关系”,这是中国扶贫脱贫史册上异常耀眼和暖心的一件事,或许它的意义比那些走出大山、摆脱贫困的山区百姓在现实中多添了一头牛、多种了10亩地更加难得与可贵。

  情谊无价,意味也在此处。

  在福建采访时,我遇见了一位西吉常驻福建的人事干部董成璧先生,他说他就是当年在福建挂职干部牵线下,第一次带领97名西吉女青年到福建务工的“劳务站长”——董成璧自己给自己封的官职。

  “第一批离开西海固到海这边来的姑娘,一般都是十七八岁,最大的不超过25岁。当时我也才20岁,是刚成立不久的县扶贫办工作人员,因为考虑到我是学校毕业后新上班的,能说普通话,所以让我带队,这一带就带了20多年……”没有人比董成璧更能体味“山海之恋”的深意和个中的味道,他说他亲手带过来的在福建务工的家乡人就有六七万。

  “我能报得上名字的‘上门女婿’就有170多个。有200来个女孩嫁到了莆田……我都能叫得上她们的名字,连她们丈夫的名字甚至一些孩子的名字我都能叫得出来!”这是董成璧最骄傲的事。

  站在莆田的大海边,董成璧在我面前长长地叹了一声,说:“当年我带人过来,要走七天七夜,因为当时还没有高速路……刚到这儿时,女孩们白天干活,晚上在被窝里哭,一是想家,二是不会说普通话。我就像一只兔子似的,到处窜来窜去,帮她们解决这事处理那事,第一个月我瘦了12斤……其实我也不是没想过打退堂鼓,可是看到我们那些姑娘第一次拿到千元工资时的情景,我……我再也没有想回去的念头了,我就想这辈子要让我们穷山沟里的孩子都能拿到更多更多的钱,让他们能够看一次大海、游一次大海,痛痛快快地吃一次麦当劳、海鲜,天天有热水澡洗……”

  说到此处,董成璧已经泪流满面。

  “后来我又发现,我必须继续留下来……因为从我们那边过来的人,不仅能够挣钱,而且在这边待上几个月、几年后,女孩们越来越漂亮了,男孩们越来越有灵气了,这个更让我高兴和意外!原来我们宁夏山区的人也是可以像沿海地区的人一样,活得好好的,活得有出息!”

  董成璧越说越激动:“你知道吗,我现在不仅自己一家人都在福建这边,哥哥弟弟也都在这儿。跟我一样全家留在这儿的宁夏人,已经有好几千人……”

  “有可能再回老家宁夏吗?”我给董成璧出了个问题。“我?目前没有想过……”他愣了一下,回答道。

  “为何?”

  “我知道家乡现在也变得很好了,但这边仍然需要我。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后,老家那边出来务工的人员还很多,现在光莆田一个地方就有几千人,我是这支劳务大军的站长,所以大家还需要我……”董成璧笑着补充道,“我的工资和人事关系还是在西吉噢!”

  啊,其实像董成璧这样的“山海”双栖人何止一两个,他们身上的山海情怀自然格外浓烈。这样的情怀,通常可以熔炼出有形的物质和崇高的精神,能让两个远隔千山万水的地区携手共荣。

  由此我们再一次感觉到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所建立起来的“山海之恋”,其实已经凝聚成如万里长城般坚固的伟大情怀。

  情怀能让人超然,能让人刻骨铭心,更能让人勇往直前,不断奋进和创造奇迹……

  (未完待续)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报告文学会会长)

  责任编辑:何青芳


>>><<<
【作者】:何建明
【来源】:共产党人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