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图片头条 正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彭阳县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8期 作者:固原市委宣传部联合调研组 发布时间: 2021-04-30 | 打印 | 字号:TT

QQ截图20210430171406.jpg

  生态彭阳


  彭阳县位于宁夏东南部边缘、六盘山东麓,地处黄土高原中部丘陵沟壑区,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多川少、沟壑纵横,为全国重点水土流失区。自1983年建县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立县”发展之路。


  使命:蹚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

  30多年来,彭阳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方针不动摇,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按照“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的治理模式,抓点带面,整体推进,蹚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有效推动了全县生态文明建设。

  集成创新,实行综合治理的模式不变。彭阳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积极吸收外地先进经验,并不断集成创新,探索出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模式,推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梁、峁、沟、坡、塬综合治理,形成了“农田建设先行开路,林草措施镶嵌配套,水保工程截流补充,科技培训提高素质,扶贫开发促进增收”的格局。总结推广鱼鳞坑、水平沟整地,截杆深栽、雨季抢播柠条等旱作林业技术体系,特别是全县“88542”(沿等高线开挖深80厘米、宽80厘米的水平沟,筑高50厘米、顶宽40厘米的外埂,回填后面宽2米)工程整地被国际友人称为“中国生态长城”。结合“新农村建设、产业培育、区域经济发展、当地群众意愿”,采用“上保(山顶塬面修建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水保土,保障口粮)、中培(山腰坡耕地培育优质高效特色经济林,退耕还林区嫁接改良,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下开发(川道区发展设施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实施生态移民,实现生态修复,整治河道改善环境)”的生态经济开发治理模式,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开辟新渠道,生态促脱贫的途径不变。多年来,彭阳县在坚持“增绿”的同时,坚持“增收”目标不动摇,结合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把生态林业资源作为贫困群众发展“有土”“离土”扶贫产业的优势资源,创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深度参与的生态扶贫新路径,取得了生态改善、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增收的多赢效果。把贫困户组织成林业工程建设的“先锋队”,以山川增绿促增收;把贫困户培育成林业产业发展的“带头人”,以产业增效促增收;把贫困户打造成林业资源管护的“主力军”,以管护增岗促增收;把贫困户培养成林木鼠害防治的“专业队”,以资源增量促增收。通过组建以贫困户(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的防鼠队,把保护生态环境与脱贫攻坚、增加贫困户收入有效结合,实现“双赢”。

  产业跟进,发展绿色经济的目标不变。彭阳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总结推广“53211”(户均养殖5头牛或30只羊、种植2栋蔬菜大棚、输出技能劳务工1人,实现人均收入1万元)产业扶贫模式,着力发展绿色经济,在种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农业产出不降反增,为生态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大力发展林果产业,推行“绿色+”发展模式,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大力推进“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工程。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实施粮食产业优化提升行动,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使生态彭阳成为宁夏旅游的名片之一。打造“云耕彭阳”品牌,推进农村电商服务,乡村物流配送站100个,完成线上销售0.8亿元。大力发展劳务产业,通过退耕还林,把一部分农民从繁重的土地耕作中解放出来,自发外出务工;发展壮大劳务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推动劳务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生态建设中打造的示范流域和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使以“红色”和“绿色”为品牌的“一线双色”旅游业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绿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幸福底色

  38年的持之以恒,38年的艰苦奋斗,生态文明建设给彭阳县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超过周边同类县(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观,绿色成为彭阳县全面小康的幸福底色。

  特色产业发展力度大,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与生态经济相结合,彭阳县累计发展以山杏为主的经济林53.2万亩,2017年以来,发展“四个一”林草产业100万亩,带动参与群众人均增收1100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建县初的174元增加到2019年的1.1万元,向“山绿民富”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林业等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促使单一农业发展方式向林果、草畜、蔬菜、劳务四大特色产业及第二、三产业过渡,农业综合产出实现翻番。

  森林生态功能日趋完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全面启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分区域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生态林业建设提升。依托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坚持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并举,加快建设综合防护林体系,继续着力治理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在城镇、村庄、道路、地埂等区域,加快建设生态景观林体系,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面貌大提升。同时,通过限额采伐、低效林改造、拓宽造林绿化领域等措施,林业生态体系初步形成,保水固土、涵养水源成效明显,林区生物种群日益丰富。

  生态旅游逐步兴起,生态文明水平显著提升。彭阳县以打造西部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创建全区全域旅游示范县为抓手,深入挖掘生态、历史、人文、民俗资源,融合脱贫攻坚、城乡居民健康休闲、三次产业提升、新型城镇化等关键元素,着力打造茹河瀑布、金鸡坪梯田公园和乔家渠红军长征毛泽东宿营地旧址3个景区,全力推进“两河”流域百里画廊“五彩景观梯田”建设,持续提升彭阳旅游知名度。全县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旅游框架已初具雏形,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以“看山花、赏瀑布、游梯田”为特色的生态旅游逐步打响做亮。


  蝶变:从荒山秃岭到绿水青山的奥秘

  彭阳县曾经是一个生态问题与经济问题相互交织、双重贫困的小县,经过38年的艰苦奋斗,生态环境和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初步取得了“山变绿、水变清、地变平、人变富”的成效。彭阳县的成功实践,为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树立了样板和典范。

  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彭阳理念”值得学习。38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秉承发展经济是政绩、改善生态同样是政绩的理念不动摇,全县一切工作都以是否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最高衡量标准。11任县委书记、10任县长以“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信念,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坚持把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要求,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效。

  坚持艰苦奋斗不松劲,“彭阳精神”值得弘扬。在彭阳县,义务植树是各级机关干部的必修课,“球鞋、铁锹、遮阳帽”是必备的“三件宝”。每年造林之时,各级干部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和广大群众背上干粮,一干就是十天半个月,许多乡镇书记成了“林书记”,不少部门领导成了“林局长”,他们用一把永不生锈的铁锹改变并主宰着自身的命运。38年的艰苦奋斗孕育出“勇于探索、团结务实、锲而不舍、艰苦创业”的“彭阳精神”,成为“三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坚持综合治理不停歇,“彭阳路子”值得推广。38年来,彭阳县坚持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基本单元,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成功路子。在治理模式上,从最初的立体治理模式到实施“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梁峁沟坡塬一体整治”的综合治理模式,实现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的有机统一。在整地模式上,从鱼鳞坑、带子田到“88542”水平沟抗旱集雨技术,大大提高了流域治理水平。近年来,又推行“山顶塬面建高标准农田保口粮、山腰坡耕地培育特色林果增收入、川道区发展设施农业搞开发”的生态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收到了生态建设与民生改善的“双赢”效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彭阳县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证明,只要遵循自然规律,坚持科学态度,发扬艰苦创业精神,锲而不舍,埋头苦干,恶劣的生态环境是可以治理的,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新宁夏的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责任编辑:何青芳


>>><<<
【作者】:固原市委宣传部联合调研组
【来源】:共产党人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