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 正文

抢抓先行区建设新机遇展现林业草原新担当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20期 作者:徐庆林 发布时间: 2020-11-03 | 打印 | 字号:TT

贺兰山生态得到恢复.jpg

 贺兰山生态得到恢复 

草方格治沙.jpg

 草方格治沙 

  2020年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强调:“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草原部门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政治责任,推动学习入脑入心、贯彻见行见效,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按照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部署要求,切实把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任务谋划好、推进好、落实好。

  聚焦国土绿化增“绿”量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保持现有、扩大面积、改善结构、提高质量的思路,加快形成绿量适宜、布局均衡、系统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稳定高效的整体生态系统。到2025年,将规划完成营造林720万亩,退化草原生态修复100万亩,湿地保护修复144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0%,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7%。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工程手段、综合措施相结合,依托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工程,深入推进北部绿色发展区防护林、中部防沙治沙、南部水源涵养、村庄绿化和庭院经济林、生态经济林、退化草原生态修复、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湿地保护修复8个重点建设项目。确保全区林草植被覆盖度和质量明显提升,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显著提高,林草产业得到健康发展,全区生态质量总体改善,生态安全屏障作用更加巩固突出。

  坚持精打细算、强化跟踪指导,最大限度发挥现有造林绿化、退耕还林、三北工程、林产业扶持补助等政策效益,根据不同区域、不同造林模式不断优化造林绿化标准,确保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有效推进。紧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相关政策项目,持续加强对接沟通,确保相关政策项目尽早落实落地、开花结果,积极争取更多政策支持。进一步创新国土绿化机制,进一步拓宽林草生态建设融资渠道,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等参与国土绿化建设,探索吸引社会资本开展公益造林新模式。

  聚焦生态屏障提“绿”质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强调:“宁夏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要大力加强绿色屏障建设。”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再次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狠抓责任落实,强化监督检查,坚决保护好贺兰山生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推动以“三山”为主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指明了方向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

  保护修复“三山”筑屏障。扎实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在开展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和全区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基础上,编制全区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开展贺兰山、六盘山国家公园、罗山前期科学考察、评估研究,组织实施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启动贺兰山国家公园建设。积极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监测、自然保护地保护修复、野生动植物保护、“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监管网络体系等建设项目,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健全保护修复制度,奋力构筑以“三山”自然保护区为主的生态屏障建设。

  完善制度体系提效能。认真贯彻执行《宁夏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编制宁夏天然林保护修复规划,建立全面保护、系统修复、用途管控、权责明确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出台《宁夏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方案》,探索构建统筹在区、组织在市、责任在县、运行在乡、管理在村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机制,形成属地负责、党政同责、部门协同、全域覆盖、源头治理的保护发展森林等资源的长效机制。制订出台《宁夏基本草原保护管理制度》《宁夏基本草原保护管理办法》,为依法保护管理草原提供法治保障。推行“互联网+监管”,开展森林督查和林地“一张图”年度更新,强化林权监督管理。着眼造林质量提升,进一步健全完善造林绿化技术指导服务机制。

  提升能力建设强支撑。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围绕服务先行区建设,加强与兰州大学、宁夏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产学研紧密结合、多主体协同推进,强化林草生态建设重大基础研究,争取在天然林保育、退耕还林(草)功能提升、退化草原修复、荒漠化综合治理、重要湿地恢复等领域取得突破,增强林草科技供给能力。大力支持重点实验室、生态定位观测站、科研试验示范基地等科研平台建设,组织实施林草科技推广项目,引导林草科技成果、服务等科技要素深度融入生态保护修复全过程,鼓励支持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林区乡村开展服务指导,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建设林草资源数据中心,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强化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基础建设,加强森林草原防火机构和消防专业队伍建设,积极构建森林草原灾害综合监测、预报、管控体系,切实提升森林草原防灾减灾能力。

  聚焦林草产业扩“绿”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将认真践行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推动林产业提质增效,积极探索林草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径。

  坚持生态扶贫惠民。以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天保等国家重点工程为依托,持续实施造林绿化扶贫,在资金项目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推广“扶贫造林合作社”脱贫模式,把“用当地的苗木绿化家园、让当地贫困户挣造林的钱”作为林业草原扶贫的重点工作,通过优先购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苗木和劳务助推农民增收。积极落实生态补偿政策,不断推进生态补偿扶贫,指导当地政府及时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湿地恢复补偿资金兑付到农户,增加农户工资性收入。大力支持庭院经济林建设,实施林业产业扶贫,打造风格迥异、功能多元的园林景观和生态果林,促进乡村旅游、康养等产业发展。精准实施生态护林员扶贫,聘用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生态护林员、公益林管护员、草管员等,让贫困人口实现生态保护就业和家门口脱贫。组建林产业技术服务专家团队,完善服务电话、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平台,线上线下开展服务。

  坚持枸杞产业带动富民。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提出要建设好“枸杞之乡”,重点打造“宁字号”“原字号”“老字号”枸杞品牌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枸杞“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重点实施标准化基地建设、质量安全提升、科技强杞、品牌兴杞、文化引领“五大工程”,调优产业布局;以精深加工产品量产为主攻方向,深度推进产业融合;以质量为核心,健全标准体系;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树牢风向标掌握话语权,全力打造“绿色、融合、品牌”的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区新发展枸杞35万亩,总面积稳定在70万亩,年鲜果产量70万吨以上,加工转化率40%以上,枸杞产业综合产值突破500亿元。立足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苹果、红枣、红梅杏、花卉等特色产业,实现林业特色产业多重覆盖,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实现增绿富民“双赢”。

  坚持绿化环境为民。以创造良好人居环境为目标,积极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支持固原市申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导银川市、吴忠市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力争2025年底前实现地级市国家森林城市或国家园林城市全覆盖。充分发挥林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优势和潜力,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四旁植树、村屯绿化、庭院绿化美化等身边增绿行动,引导农村田间地头造林增绿,推荐命名一批“国家森林乡村”,着力打造生态乡村,提升生态宜居水平。到2025年全区创建森林乡村或美丽乡村1056个。坚持防沙之害、用沙之利,因地制宜织绿网、建绿带,锁边防风固沙。积极推进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和灵武市、盐池县、同心县、沙坡头区4个示范县(市、区)建设,启动实施规模化防沙治沙试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沙漠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鼓励发展沙区生态旅游、沙漠种植、沙漠文化,实现沙漠生态功能的转化增值,促进人沙和谐。G

  (作者系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李 妍

>>><<<
【作者】:徐庆林
【来源】:共产党人20期